8月16日,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与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签署《科技合作框架协议》,明确了六大合作举措。
在战略规划层面,将依托黄璐琦院士团队力量,强化“农医结合”理念,为贵州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、政策制定及重大项目论证提供专业指导。
在资源保护领域,双方将联合开展中药民族药资源普查与动态监测,建立“贵州中药民族药资源数据库”,同时推动良种选育与规范化繁育技术推广,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资源根基。
针对“贵药”品牌建设的薄弱环节,协议明确将联合开展天麻、太子参等优势品种的国家标准制定,同时借助中国中药协会等平台加强品牌宣传与市场推广。
在产业协同方面,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将发挥资源优势,牵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医院、北京同仁堂等龙头企业在贵州建设“定制药园”,并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与质量控制规范。
在平台与学科建设方面,协议明确“十五五”期间帮助贵州建设1个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,以及少数民族药学、中药资源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。
此外,本次深度合作将支持贵州在“道地药材”图形商标、中国中药协会团体标准等方面先行先试,通过制度创新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。(记者 刘皓)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吴雨】